五常大米大家应该很了解,世界三大黑土地种植、长达180天的无霜期、独一无二的稻种孕育出来的“贡米”。但是你又知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称为“贡米”呢?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五常大米的来历和变迁,让你知道“贡米”的称号是如何来的?又如何享誉海内外的?
清代,努尔哈赤龙兴于白山黑水,皇室贵族对故乡物产特别钟爱,五常大米在清代更是极受皇室喜爱。
公元1745年(清乾隆十年)
清政府指派一千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后代至今已有十二万人,仍然是一口北京话,保留了北京满族人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现五常拉林满族镇)
中国最早的吃货代言人-乾隆帝
公元1835年( 清道光十五年)
吉林将军富俊组织少数朝鲜族居民在现五常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引水种稻,所产稻谷用石头碾子碾成大米,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
因五常地区土壤殷实肥沃,水稻品质优异,内务府责令地方官员监种、监收,岁岁进贡。“五常贡米”之名由此而来。
五常地区土壤、温度、水源、日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元1854年(清咸丰四年)
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其“三纲五常”之意,得名五常, 后又派旗官协领五常,设衙建堡。
五常市,原名五常堡
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
于五常堡西南欢喜岭置五常直隶厅。
传说食不厌精的慈禧太后对五常大米青睐有加,曾经数次对宫里人宣称“非此米不能进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皇室的喜爱,使得京城富户都以吃到五常大米为荣。
满清第一女吃货-慈禧老佛爷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
升五常府,不领州县。
公元1982年
引入了日本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这是日本北海道的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带来的,藤原是日本岩手县的农民水稻专家,是日本天皇亲自颁授荣誉的“水稻之王”,他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曾打破过全日本最高纪录。五常也受益于这种水稻栽培技术,在维持品质的基础上平均每亩要增产10%以上。此后,栽培技术的更新使得五常大米融合了中日两大稻米生产国的技术优点。
日本最好的产自新潟县的“越光米”,与五常地理环境相似,口感偏糯,与国人口味不符。
公元1993年
田永太在田里发现一株有12棵穗的稻子,用它作种子,种了十二垄稻子,当稻子快要成熟时,风一吹田里就会飘出扑鼻的香味,因此取名为“稻花香二号”,是百万分之一变异的优良水稻种子。
有人说,在中国的水稻领域,袁隆平着重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五常的田永太则提高了中国水稻的质量。袁隆平的夫人曾说过,袁家长年食用的大米就是五常大米。2006年4月,袁隆平专程到五常考察。
公元2014年
五常大米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2·时节》中精彩亮相。片中给出评价为 “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
五常大米,“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
现代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五常大米名号传遍全国,也引起无良商户的注意,一时间各种假冒伪劣的五常大米传遍中国。
发现大米行业乱象,决心改变这个状况的企业家赖素英女士,在五常设立自己的种植基地,种起了大米。从源头开始,组织起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保证客户吃到的都是真正都是原产自五常的五常大米。
为国人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好米,是她一生的事业与愿望。